足球类 App 市场洗牌后,9 家公司合作开启未来足球场转型概念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3日 21:55
足球类APP自2014年兴起,经过两年的市场洗牌,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九家足球创业公司的联手合作就是很好的例子。
自2017年起,常驻广州的创始人于大国就频繁出差。
直到3月11日,他四处奔波的短期目标终于实现:宣布与其他8家草根足球应用程序及连锁足球场品牌达成合作,并提出“未来足球场”的转型理念。
此次达成合作的企业中,不乏熟悉的名字。
▲组成联盟的9家企业(其中1家与迅球属于同一家公司)。
足球是中国体育热兴起时期最先爆发的创业领域,也聚集了一批率先将互联网元素引入体育的先行者。
如今,经过两年多残酷的市场洗牌,自2014年兴起的足球APP正在进入新的阶段,此次多家公司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缩影。
发起方是一家草根足球技术统计服务商,兼职记录员利用自家手机软件记录业余比赛中球员的21项基础数据,包括传球、射门、抢断、进球、助攻等。由于这些数据都是人工采集,获取成本较低,而且会实时同步到云端,为球队的战术安排、赛后总结提供参考。
2014年年底,于大国在观看FIFA足球比赛的数据界面时受到启发,他和同事们想到如何通过数据来衡量普通足球运动员的水平,于是开始调研是否有可行的方案。次年2月,他们成立团队,确定了以“人+手机”为核心的数据统计模型。
随后,第一批订单来了,岭南两大颇具影响力的草根联赛——粤超联赛、粤甲联赛、城市冠军杯都购买了恒大足球的服务,就连恒大足校主教练周随安也打来电话,商讨青训解决方案。
▲数据统计界面。
一场比赛的统计收费在400元左右,统计员每小时工资为120元。于大国透露,两年来,已经为20多个城市的5000多场比赛提供了数据服务,目前全国有200多名统计员。每位统计员都需要经过至少10个小时的培训和3场赛事检查,才能通过考核。
但这次转型、特许经营的原因足球跑动距离记录,恰恰是因为2016年寻求增长走了弯路。
创始合伙人告诉蓝霸体育,他们去年也意识到,草根足球统计业务基本已经触及行业天花板。那段时间,公司尝试拓展青训、篮球等多个业务,但效果并不理想。比如当他们想继续做青训的时候,发现真正愿意为之付费的人并不多,因为大部分足球青训机构都是以学生兴趣为主,缺乏对数据的需求。
经过反思、精简和业务调整,他们决定从数据服务商转型为渠道商,从线下球场做起,开始倡导“开放”和“共享”,比如在去年12月率先推出大众足球联赛,并把在广州沙龙期间完成的大众足球市场调查数据对外公开。
对于目前正在推出的“未来足球场”概念,于大国描述了三个步骤:
第一阶段:卖商品——对接线下场所,帮助线上应用引流足球跑动距离记录,促成更多交易。
这些APP的主要功能是充当渠道,这里的“商品”不仅仅指足球装备,绑定球场之后,球场内会有各种形式的服务入口,包括小程序、APP、二维码、实体卡等。比如哈比足球的产品主要面向基层青训教练、足球老师和家长,而球场内经常会有青训机构的教学,所以青训机构和家长可以通过这些服务入口购买哈比足球的产品,球场和球场再从收入中抽取佣金。
第二阶段:数据——在人工技术统计的基础上,引入智能硬件设备,帮助体育场馆提升增值服务。
《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我国足球场地数量将突破7万块,预计未来两年南方足球场地数量将达到供需平衡状态,场地间竞争开始加剧,后者需要差异化服务来提升竞争力。
·第三阶段:草根足球消费升级完成后,将涉足培训、保险、经纪等业务。“目前草根足球消费者只是买装备、订球场,但其实广东已经有草根足球经纪人了,管理的球员有十几个。”于大国说。
目前阶段,也是第一阶段,核心是通过场馆给合作伙伴导流。
像迅游这样拥有电商平台的APP就是服务和帮助的对象之一。
迅球原本是一款提供球队管理服务的APP,其创始人胡涛告诉懒霸体育,当时他感觉草根足球在基础信息元素(球队、球员、球场)之间的衔接上存在缺口,球队管理对于没有从中获益的队长来说负担很重,所以他从这个痛点入手。
2015年出现了大量类似的团队管理APP,但大部分到现在都没有存活下来,在胡涛看来,现在还活跃的团队管理APP已经不足5款了。
蓝霸体育去年接触的多位投资人均表示,已经不再看这类项目了。根本原因不是产品不够好,而是这些功能在实际应用中面对的是低频、非刚需、低付费的市场,项目区域化程度也很高,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没能找到盈利模式。
胡涛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迅球的服务实现差异化,其中之一就是收购足球训练APP“练球吼”,用户可以通过跟着练球吼视频里的示范动作学习足球基本技能。胡涛解释道,练球吼不仅为迅球带来了新产品,更重要的是收购了一支生产优质内容的团队,让迅球有了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能力。
另外一个手段就是产品迭代速度更快,在细节上不断提升,迅游至今每个月甚至半个月更新一次。
电商也是迅球一直重点布局的方向,有意思的是,迅球目前推广的部分产品恰好来自其曾经的竞争对手赛克(),赛克目前已经转行生产足球装备。
赛克也是本次的合伙人之一,据他们透露足球跑动距离记录,现在他们的月收入能达到500万元。
赛科成立于2015年9月,主要服务于学校校内联赛,业务包括注册系统、赛事数据统计工具等。
赛克的反应更快,当他们发现这块业务不足以支撑公司营收时,便开始投入足球服饰原创设计。
赵天利告诉蓝霸体育,赛克的足球服饰有信心,品质(包括面料、设计、售后服务)比现有的国内球员版球衣好一倍,但价格只比它们高出30%-50%(大多定价在150-300元),远低于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的售价(1000元左右)。
赛科的另一核心竞争优势是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
公司在泉州建有独资工厂进行生产,赵天利和创始团队另一名成员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应用数学专业,他们编写了算法,建立了公司的ERP系统,通过信息技术使整个生产、库存、销售流程实现自动化管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时间和库存成本。
▲运用波特价值链模型分析赛克的供应链。
这套ERP系统让赛科能够严格控制供货成本。赵天利向蓝霸体育透露,赛科正把装备业务的利润投入到智能穿戴设备的研发中,提升赛事信息服务的体验,第一代产品的样机将在今年5月前推出。
如上所述,如果想将智能硬件设备引入球场,可以使用赛科研发的产品。草根足球爱好者方宇成告诉懒霸体育,他更喜欢传球成功率这样的技术指标,这对他所在球队的复盘很有帮助,但他也希望能得到跑动距离等相关运动数据的帮助。
“我们之前的生意都是纯靠人力,这样在场地方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也拓宽了我们的销售渠道。”赵天丽说。
这个市场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些原本互相竞争的草根足球应用程序,由于差异化发展,现在也逐渐开始合作。
参与合作的迅球、赛克等公司均向蓝霸体育表示,对方的产品越好,对自身产品的销量和变现越有帮助。
但正如这套概念所规划和依赖的那样,新的方向也代表着对足球领域乃至体育创业第一轮洗牌之后的很多其他项目的核心资源最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场馆!场馆!还是场馆!
对球场的控制权,将决定“未来足球场”的概念是否能够真正实现。
此次合作的8家合作伙伴包括上海连锁足球场品牌番茄球场(旗下有7家球场)、广州天空体育连锁球场(旗下有3家球场)等。于大国告诉懒熊体育,2017年的目标是铺设1000家以上球场,目前正在紧密洽谈中。
球场资源的回归与竞争其实在去年下半年就已开始显现,起因是足球场预订应用程序的消亡。
以曾经的明星项目乐奇足球为例,早期以球场预约为主,但后来发现线下球场仍是稀缺商品,线上推广需求不大,市场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是乐奇足球在去年年底转型,以线下球场建设为依托。这一转变背后的产品逻辑可以说是,之前说的线上软件加上线下球场,现在要做线下球场加上线上预约系统。
体育场馆的地域性和早期性也决定了其难以规模化,在上海,索福德(138个场馆)和搏击联盟(33个场馆)都已经摸索出自己的模式,可以说是国内领先,但即便想在全国范围内扩张,也依然困难重重。
在这种情况下,联盟成为更合适的选择,无论是松散的还是紧密的,在经过第一轮的积累、洗牌和淘汰之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足球创业将围绕赛场展开一场群雄逐鹿的战斗。
3月20日懒熊体育千人社区第三堂公开课
万科集团冰雪事业部首席战略官吴斌将受邀分享
扫描二维码,添加员工,等待课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