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离世界杯到底有多远?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5日 12:38
几年前,里皮接受意大利媒体采访时,记者问了里皮一个中国球迷非常关心的问题:中国足球距离世界杯还有多远?
诚实的里皮给出了非常直白的答案:很远。
里皮是这么说的:
我惊讶地发现,中国球员没有人无球跑动,没有人脑子里有“进攻”的概念,没有人去“逼抢”,没有人试图让比赛节奏更快。而且更加紧迫。 教球员如何无球跑动是我在中国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
国际足联曾做过统计:职业足球运动员平均累计跑动距离为10000米。 成绩较差的,跑步距离在6000米左右。 对于顶级职业选手来说,整场比赛的跑步距离为10000米。 甚至会超过12000米。 90分钟,跑了12000多米。
这是什么概念? 如果全场匀速跑,运动员也需要全程以7分半钟的配速跑。 在实际比赛中足球裁判体能测试标准,当然不可能匀速跑,还要穿插大量的冲刺和高速跑。
在职业化之前,很多中国选手一场比赛只跑了5000多米! 与FIFA的平均跑动距离相差甚远。 中超联赛的平均跑动距离与其他顶级赛事还有很大差距——
中超联赛场均跑动距离为米,欧冠场均跑动距离为米。
平均每场比赛跑步距离不到10000米。 毫不夸张地说足球裁判体能测试标准,这几乎是一名足球运动员的全部奔跑距离。
从跑动距离来看,中超联赛与顶级联赛的差距是:少一个人。
球队要想打好,球员就必须经常跑动。 这个观点当然是正确的。
上届世界杯期间,本文作者曾写道:
纵观几项主要球类运动,跑步量最大的一项是足球。 据统计,在英超联赛中,球员大约每90秒就需要全力冲刺,平均距离为15米; 高速运行需要每30秒一次。
据其他网站报道,研究人员使用许多MBA球队使用的系统进行分析,发现在每场90分钟的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平均跑了7英里(约11.3公里)。
中场球员跑动较多,守门员跑动最少。 最勤奋的玩家每场比赛可以跑9.5英里,相当于刚刚超过15公里! 而且,欧洲球员的移动量比南美球员更多。
以上只是跑步量,那么足球运动员跑多快呢?
关于中国足球运动员跑步体能训练的报道很多:从七八千米到万米、12公里。 A级时代的12分钟跑动引发了不少争议。
当时的要求是12分钟内必须跑完3000米(跑2800米以下的必须补考),相当于保持4分钟的配速跑3公里。 根据公式预测,对应的马拉松成绩约为3小时26分钟。
如果足球运动员真的被要求跑马拉松,他们会跑多快?
出生于沉阳的前国脚李铁,在2013年至2015年三届深圳马拉松中都跑了6公里项目,首次以27分的成绩获得第三名,平均配速4分,半分钟。
2014年1月,他在厦门首次挑战半程马拉松,用时1小时40分钟完成比赛,平均配速4分44秒。 2016年镇江马拉松,他的成绩下降到1小时45分钟。
除了他之外,似乎没有其他现役或退役的中国国脚跑过马拉松,哪怕只是半英里或几公里。 这也难怪:他们吃足球的时候懒得多跑; 他们退休后更不可能“自找麻烦”。
我们再看看国外。 1972年出生的捷克队主力中场帕维尔·内德维德(ěd)以3小时50分2秒的成绩完成了2012年马拉松比赛。 英格兰老将迈克尔·欧文 ( Owen) 首次亮相 2014 年伦敦马拉松赛。 他以3小时45分43秒的成绩完成比赛,优于外界预期的4小时,平均配速约为5分20秒。
2016年,39岁的前皇马传奇队长劳尔参加了纽约马拉松。 尽管比赛过程中他时不时地拿出手机自拍,但他还是轻松跑出了3小时26分5秒的首次马拉松成绩3分30秒。
前俄罗斯国际足球运动员阿列克西·斯梅尔廷 (Alexi )。 2017年柏林马拉松上,他甚至创下了2小时57分34秒的新PB,成为足球界第一马拉松高手! 他那次的平均配速是4分12秒,全程配速相当稳定:每5公里路段21分钟左右,最后一个路段22分20秒,速度损失并不大。
最后我们来说说足球裁判
在绿茵场上,跑得最多的并不是足球运动员。 还有一个群体比他们跑得还多,那就是足球裁判员。
据路透社报道,在足球比赛中,为了做出最准确的判断,裁判与足球的距离应保持在20米以内。
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跑遍整个球场。
平均而言,世界杯裁判每场比赛要跑6至8英里(9.7至12.9公里),而且与运动员偶尔可以休息不同,裁判几乎“完全无法停下来”,必须移动球。
第一位美国世界杯足球裁判马克·盖格(下图)告诉路透社:“我们离球越近,我们的决定就越可信。”
从2002年起就开始为世界杯吹哨的盖格,虽然上届巴西世界杯期间只确认执法一场比赛,但他已经进行了半年的体能训练。
裁判员的训练方法与长跑运动员颇为相似,包括节奏跑、短跑跑和法特莱克跑。
国际足联对足球裁判有专门的体能测试标准:
1)6×40米冲刺,每次不超过6秒; 90 秒间隔。
2)休息10分钟后,在30秒内快跑150米,然后在35秒内步行50米。 总共需要完成10圈或20组。
3)使用法特莱克变速跑,21分30秒跑完4公里。
中国足协也对中超、中甲的裁判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据《晨报》2013年3月11日报道,从2006年7月开始,中国足协按照国际足联和亚足联的相关规定,对裁判员和助理裁判员采取新的体测办法:
1)6组40米加速跑:每组测试时间不超过6.2秒,国际助理裁判时间不超过6秒。 每组冲刺后恢复时间为1分30秒(从终点走回起点)。
2)10圈以上高强度间歇跑:在400米标准跑道上,从弯道开始,30秒快跑150米,35秒慢走50米,然后150米、50米。 跑完400米算一圈。 至少完成10圈才能通过,超过12圈则为优秀。
国际足联裁判的150米区间,传球线为30秒——相当于每公里配速3分20秒,连续完成20组。
你能跑赢他们吗?
当然,不同能力的跑者进行间歇跑的配速也不同。 例如,一个优秀的跑步者可以将每公里3分40秒的全速跑维持5分钟足球裁判体能测试标准,而另一个一般的跑步者则可以跑5分钟。 我再也不能以10分钟的配速全速跑2分钟了。
因此,了解自己目前的能力以及匹配的间歇跑配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世界著名跑步教练、美国杰克博士针对不同能力的跑者,科学划分了间歇跑的配速。 (见下表)
每次训练时间一般不应少于2分钟才能达到最大摄氧量。
当然,建议最长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
如果超过 5 分钟,则可能不被视为以发展最大摄氧量为目的的间歇训练。
由此看来,当一名裁判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除了“满场跑”之外,还要时不时地进行高速间歇跑,真是不容易啊!
赛马界流行一句话:“要想跑得好,要学会间歇跑”。 跑步量和速度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跑步的朋友们,你认为你能跑得过足球裁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