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5日 15:59

第一部分:体育课堂常规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学体育的总体要求,更好地学习体育。教学步骤:

1.课前例行活动:

1、教师应着装整洁,注意仪容仪表,提前到达操场备课。2、认真撰写教案,准备器材,规划场地。

3、向体育委员、组长安排上课内容,提出相关要求。

4. 体育课上课时,学生应提前一分钟到达指定地点等候老师,准备上课,体育委员应带领部分学生协助老师准备场地及器材。

5、学生必须穿着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不得戴帽子、手套、围巾,严禁携带刀具、笔、徽章等物品。

6. 学生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到校上课,体育委员应告知情况,并记录在出勤记录中。

7. 学生如需请假,应通知体育老师,体育老师将视情况安排实习或适当的活动。

8、值日学生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将器材摆放在指定位置。

9.小病假、女学生生理假必须随班就读,任课教师必须安排适当活动。10.上体育课时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含学员)。

11. 体育课上,学生应精神饱满、尊敬师长、团结协作、积极主动、认真听讲、刻苦学习,积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将以此作为学生课堂表现的考核依据。2. 课堂常规:

1、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在老师指定的位置迅速集合队伍。2、体育委员报到,师生相互问候,老师宣布上课内容及要求。3、迟到的学生必须报到,经老师允许后方可入队。4、学生必须按照老师要求认真运动,不得擅自离开场地。5、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考核标准,不得作弊。6、教育学生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7. 总结课堂教学,布置课后练习,整理课内器材。

3. 课后活动

1、能分析课情,写课后总结。2、能认真完成课外体育作业。

第二部分:体育锻炼的价值在于参与

教学目标:1.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2.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3.了解自身参加体育活动的状况

4.根据实际情况,自觉、积极地参加课内、课外的体育活动。教学步骤:

1. 身体锻炼的好处

(1)古希腊人对体育锻炼的好处有着深刻的认识。公元前 6 世纪,他们在埃德斯山的悬崖上刻下了以下名言:“如果你想变得强壮,那就奔跑!如果你想变得健康,那就奔跑!如果你想变得聪明,那就奔跑!”

(2)我国先秦时期,《吕氏春秋》中的算命先生们就用东方人特有的智慧和生动的比喻,阐述了“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流水不烂,门枢不烂,动则不朽”。

(3)现代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经常合理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进人的各方面健康,使人充满活力。

(4)运动与人的关系:如图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要获得体育锻炼的效益,必须真正领悟“参与才是最重要的”的体育精神,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只有参与体育锻炼,才能体会到锻炼的乐趣,才能获得效益。参与才是最重要的体育精神要求我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是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先生倡导的一种奥林匹克精神。顾拜旦认为,这种精神可以推广到很多领域。对于人生而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战斗。这意味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战斗。传播这些格言是为了7打造更强大的人类——使人类更加严谨、审慎、勇敢和高尚。我们应该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敢进取的精神,并将这种心态和精神渗透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3. 了解你目前的运动参与状况

请如实回答以下问题:(A得1分,B得2分,C得3分,D得4分)

1.您每周参加体育锻炼几次(不包括体育课和徒手操)?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2.您在课外会把体育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吗? A.从不 B.很少 C.很少 D.经常 3.您假期通常参加体育活动吗? A.从不 B.很少 C.很少 D.经常 4.如果学校和老师不要求您做徒手操,您在课间还会坚持做徒手操吗? A.从不 B.不太坚持 C.比较坚持 D.经常坚持

5. 你是否经常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各项体育比赛? A.从不 B.很少 C.不太 D.经常 6. 你是否经常和同学一起参加体育活动? A.从不 B.很少 C.较多 D.经常

7.您每周花多少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不包括体育课和健身操)? A. 1-2小时 B. 2-3小时 C. 3-4小时 D. 4-5小时

8. 与您用于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娱乐活动的时间相比,您通常花在体育锻炼上的时间更多吗?

A. 一点儿 B. 不怎么 B. C. 比较多 D. 很多 9. 您平时闲暇时会看体育方面的书报杂志吗? A. 从不 B. 很少 C. 有时 D. 经常

10.在复习考试期间,学习负担比较重的时候,你还坚持参加体育活动吗?A.从不 B.很少 C.不经常 D.经常 四、请结合以上回答,评价一下你自己的体育活动参与情况。五、评价参考标准:

1. 40-33分:表示您的运动参与程度较好。 2. 32-25分:表示您的运动参与程度较好。 3. 24-17分:表示您的运动参与程度一般。 4. 16-10分:表示您的运动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第三部分:体育知识

内容

(室内班)1:入门班,运动知识:制定运动计划、运动处方的方法

目的

1.通过本课,学生们将了解如何制定运动计划和运动处方。

2、培养学生各项优秀品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

课程内容

1、师生问候:宣布本次课程的内容和任务,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1、阐述本学期体育课的要求和任务。

2. 课堂常规

①.严格遵守纪律。

②.养成良好的坐姿、站姿、行姿。

③、能自觉避免无故旷课、迟到、请假等行为。

3.制定运动计划和运动处方的步骤和方法

步:

1、制定计划前,应该对自己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素质有一定的了解。

2.根据检查、测试结果确定运动计划和运动处方

3.按照确定的运动计划和运动处方进行运动

4. 评估训练过程

5.适当修改运动计划和运动处方

6.根据修改后的内容进行练习。

7、经过一定时期或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之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检查。

方法:

1. 训练阶段

2.确定各阶段培训重点及指标

3.确定每周练习的次数和时间

4.确定每周训练负荷的节奏

5.确定每周练习的内容

2.运动计划及运动处方的格式和内容

1. 逐项列出

2. 表格格式

4.制定运动计划及运动处方应注意的问题

1.运动计划和运动处方要全面

2.从个人实际出发,有针对性

3. 循序渐进

课程内容

4.有合理的运动量

5. 留出回旋余地

教科书第23页给出了运动处方的示例。

第四部分:长跑

1. 基础知识

(目的是引导学生科学锻炼,学习体育文化,提高体育修养。考核方式可采用口试、笔试、学生竞赛等多种形式篮球理论教案,每个学生选择其中一项或多项参加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需给予奖励分数)

一年级(预防各类伤害,了解预防及治疗方法,或运动发展简史)

二年级(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方法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途径,或介绍体育锻炼的游戏规则)

三年级(在前两个学期的知识积累和习惯养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安排锻炼方式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年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习,层层递进,最终形成学生终身教育的体育理念。一切实践都需要理论指导,哪怕是感兴趣的项目,也需要理论指导才能提高水平。因此,每学期的理论准备必不可少。但这里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呈现出最好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奖励的正向刺激,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

2. 提高身体素质

(学生原有身体素质与现在身体素质的变化程度)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速度力量

敏捷性和耐力

灵活性和爆发力

(在原分数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为及格,提高两个等级为良好,提高三个等级为优秀,无进步或退步为待及格。目的是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给学生失败的感觉篮球理论教案,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运动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运动技能

(该部分教授本学期的各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该部分需通过调研确定课堂内容和流程)

学生根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进行了考核,运动技能较原有有所提高。

(个人觉得这部分的教学方法也应该考虑到,在学生有强烈愿望的前提下,如何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到什么程度?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向,培养自己的终身教育理念)

4. 体育专长

体育课程中学生所进行的相对稳定、有规律的活动。这需要通过调查研究,重新定义考核标准,将项目分解为基本的技术考核。

太极拳、武术、篮球、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

5.情感表达

本学期班级表现

课堂出席率:

病假:

事假:

本学期自我评价

学习态度:

团队精神:

你有多想展现自己?

对自己的总体满意度:

本学期教师评价

优势:

快点:

下学期的目标

六、参与体育运动和锻炼

(按宿舍分组)

我们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组织适当的比赛等形式为学生创造条件。第二课堂的选择是有奖励的,如果学生以往的优秀成绩累计到一定标准,可以给予更多第二课堂的选择权,否则学生只能选择一门第二课堂。在进行第二课堂时,宿舍选举的组长记录宿舍成长情况和参加的体育项目名称,由任课老师颁发结业证书。

体育健康卡的建立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庞大工程,目的是通过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的不断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我们这个学科,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是一个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教训和各种有效的实验方法,需要我们开动脑筋,认真记录。

问卷设计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调查学生的初始知识掌握情况,为理论教学做好必要的准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2、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解学生对自己身体素质的认识,了解学生想要学习哪些运动技能以及学习的顺序,了解学生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哪些学习方法上需要我们进行指导。

3、了解学生与人交流的习惯,从而判断学生会用什么方式与体育老师交流,用什么方式与伙伴一起完成任务,我们老师该如何调整?

了解学生如何发展自己的优势和兴趣。

第 5 章:冲刺

教学材料:队列、短跑(50米)、素质训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掌握步法踏步等动作的要点。

2.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养成优美的动作和良好的节奏感。

3.学生服从指挥,肯努力学习,有安全感。

1. 开始部分:2-3分钟

1、指定集合地点,检查制服,听取体育课委员会的汇报;

2.老师、同学们的问候;

3. 宣布课程内容和任务

4.安全教育

2.准备时间:7-8分钟

1. 绕田径场慢跑两圈,女生在前面,男生在后面。

2. 健美操

1}.教师讲解及示范

2)组织学生练习听指令

(1)头颈部锻炼

(2)肩关节活动

(3)身体横向运动

(4)身体转动

(5)全身运动

(6)弓箭步和腿部伸展

(7)移动关节

3. 老师提出要求并指出错误

组织构成:

××××××

××××××

××××××

××××××

Δ

体育课委组织队伍,报人数,检查制服。

1.学生们排成两排,按照老师的要求慢跑。

2. 学生们按照体操队形排列:

听老师的讲解,看老师的示范,按照老师的指示进行练习健美操。

3. 要求:(1)学生必须正确完成动作

(2)学生用力移动,充分激活所有关节。

3.基础部分:28分钟

1. 排队练习

1. 老师讲解要求,老师演示

2. 老师组织学生练习排队:

(1)立正 (2)放松 (3)看向右侧 (4)原地转身

教学方式: 1、听老师的讲解,看老师的演示;

2.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练习

要求:集中注意力

保持步伐

充满活力

2. 50米跑

1、老师讲解、提出要求;

2.组织学生练习

组织方式:学生分组练习

1.学生听取要求;

2. 跑50米两次

3.优质练习:

1. 老师讲解练习要求

2. 演示演习内容

3.指导学生练习

组织方式:学生分组练习

1.学生听取要求;

2.深蹲跳练习

4. 结局

1. 排队并放松

教师带领,学生集体放松

2. 课后复习及作业

3. 安排设备归还

4.师生欢送会组织:学生双人站体操

组织机构及要求:

1. 学生跟随老师做放松练习

2. 认真听取意见

3. 学生负责归还设备

4. 下课

评价:这节体育课内容丰富,要求严格组织,严格按照教案进行教学,是一节很好的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第六部分:中长跑

1.指导思想:

本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自主练习,通过中长跑技术与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中长跑对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同时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活动,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不断进步、永不放弃的良好品质。

2、学习情况分析:

中长跑单元教学预计3节课,本节课为第2节课。

基本掌握中长跑技术要领和身体锻炼方法,根据学生动作完成情况,采取分组自主练习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积极性,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材内容:

5分钟持续高速跑步

教学重点:全程跑步体力的合理分配

教学难点:全程合理运用科技

4.教学目标:

在上一课的基础上,设置了丰富的入门练习,让学生基本掌握

具体目标是:

1、在中长跑学习过程中,能准确表述跑步知识要点,并能将其运用到学习和实践中。

使用正确的技术。

2.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使75%~85%的学生掌握中长跑的基本技术。

必需品。

3、同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中长跑对于自身训练的价值。

5.教学程序:

1. 组建和准备活动:

(1)队形: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跑步、站立等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2)热身:绕圈慢跑,然后边走边做五组健身操。

2.技术培训:

学习法律:

(1)通过多种形式的队列练习,强化学生对中长跑技术要领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作要领。

(2)通过定向越野,学生可以学会在全程跑步过程中如何正确分配体能。

组织:

按照老师指定的路线进行练习,然后让每个练习小组按照其他小组分配的路线进行体能练习。

教导:

(1)以小组学习为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采用互教互学的方式,掌握技术动作篮球理论教案,改进技术不足。

(2)各组请已掌握技巧的学生示范,教师点评、分析动作,提出改进建议,以达到共同完成课程的目标。

(3)在中长跑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提出技术要点让学生思考,教育学生团结合作、克服困难、不断进步等良好品质。

3.放松、整理和复习:

(1)放松准备:学生放松并绕圈行走,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肌肉放松的方式调节情绪,使身心得到放松,为下一堂课做好准备。

(2)总结本堂课的学习进度,评价学生的练习情况,布置作业,与学生一起清理场地和设备。

6.本课程亮点:

本课力图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的方法和手段,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身体练习的方法。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满足学生不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需求,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良好品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7. 预期成果:

75%至85%以上的学生能基本掌握中长跑的技术要领,在持续速度跑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勇敢、坚韧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运动密度估计:35%--40% 生理负荷估计:130-145次/分钟

8、由于我校刚开始高中新课程实验,中长跑教材的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第七章:篮球比赛的主要规则(违规及罚则)

1.教学内容:篮球比赛的主要规则(违规行为及罚则)

教学任务: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

1.组织方式:教师讲解、裁判演示、上机测试。

1. 裁判员的职责和权力。

裁判员包括主裁判员、助理裁判员各一名,还有计时员、记录员、24秒计时员各一名作为裁判员的助手。

2.违法行为及处罚。

违例是对规则的违反,其处罚是犯规的球队丢球,并由对方球队在违例发生的地点附近(篮板正后方除外)发出界外球。

1. 移动球违例(走步)

枢轴脚的确定

带球移动

2. 球回到球场后的违例

(1)判定球是否返回球场的三个必要条件。

必须是控制团队才能让它出现。

控球队必须将球从前场移到后场。

控球队员必须第一个在后场接球。

(2)回后场球被违例的几种情况:

球在前场出界后直接传向篮筐或击中篮筐或篮板后反弹回来。

一名球员跨过中线停止运球。两名球员跨过中线并一起传球时,一只脚踩在中线上并停下来接同队后场球员的球。

(3)不视为重返球场违规的情况:

运球球员将球从后场运到靠近中线的前场。

控制球队在前场进攻投篮后,球击中篮圈或篮板后反弹回后场,该队员重新获得球。

(4)球干扰违例。

在投篮过程中,当球在飞行中并完全处于篮筐的高度时,任何进攻或防守队员都不得接球,除非接住篮筐后或很明显球不会接住篮筐。

违反以上规定即属违例,若进攻方球员违例,即使该球员投篮成功,该次投篮亦属无效;若防守方球员违例,即使该球员投篮失败,对手仍可获2分或3分。

(5)球出界,发球出界。

当球员身体的任何部位接触边线或边线外的地面时,球员即出界。当球在出界前触及出界球员或任何其他人员、边线上或边线外的地面、或任何物体、蓝板柱或蓝板柱背面时,在他之后触及球的球员即为导致球出界的球员。

发球出界时,发球员应从裁判指定的离犯规地点最近的界外区进入球场,除蓝板后外,发球前不得横向移动超过正常一步,但可以向后移动。

(6)踢球、击球均属违例。

篮球是一项用手进行的运动。踢球或击打球是违例,故意踢球或用腿的任何部位挡球也是违例,脚或腿的意外接触是正常的。

(7)违反时间规定。

三秒违例 - 当一支球队控制球时,该队的球员不得在对方的禁区内停留超过 3 秒钟。

5 秒违例 - 裁判将球交给发球队员后,罚球队员 5 秒内没有投篮。5 秒违例 - 裁判将球交给发球队员或将球放在他能触到的位置后,罚球队员 5 秒内没有将球发进球场。

当持球球员受到严密防守,并且在 5 秒内没有传球、投篮、滚球或运球时,即为 5 秒违例。

8 秒违例——在后场控球,但 8 秒内未能进入前场。

24秒违例——当一支球队在场上控制活球时,该球队必须在24秒内完成一次投篮,并且投篮时球必须触及篮筐,否则将构成24秒违例。

第 8 部分:移动时单手过肩运球和投篮

上课地点:篮球场

学生情况:男:32 女:28

场地及设备:4个全场、30个篮球。

教学内容:1. 移动中单手过肩运球投篮

2. 半场教学比赛

课程目标:

1.志愿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认知目标:了解移动中单手运球、过肩投篮的要领,体验与他人协作成功后的喜悦与乐趣,增强团队意识,为学习篮球运动奠定基础。

3、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移动中单手运球、过肩投篮技术,重点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敏捷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个人突破能力。

教学流程:

1.开始第31节;

1、体育委员组织队伍、报到。

2. 老师检查学生的着装。

3. 老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和任务。

4、安排实习生上课。

班级学生组成:

╳╳╳╳╳╳╳╳╳

╳╳╳╳╳╳╳╳╳

╳╳╳╳╳╳╳╳╳

○○○○○○○○○○

○○○○○○○○○○

要求:排队时做到“快、静、序”。

2.制备:91;

(一)绕圈运球:[每人两次]

1、练习方法:从底线出发,绕过罚球圈、中线、罚球圈到达另一边底线,然后沿直线运球返回。

2.要求:

(1)用手将球运离圈外。

(2)注意不要互相阻挡。

(3)服从领队指挥。

(ii)在移动时,用双手在胸前接球并接收球。

1.要点:双手甚至使用力。

2.教学方法:

(1)老师简要解释了运动的关键点。

(2)要求:

A.积极运行。

B.球应在伴侣面前大约一步。

C.球应传递给队友的胸部。

第三,基本第301部分;

(i)用一只手运球和射击

1.动作方法:(以右手射击为例。

2.动作点:

(1)迈出很长的一步来接球。

(2)迈出小步骤并努力跳跃。

(3)转动手腕,将球抬高。

(4)用手指和手腕巧妙地轻轻使用力。

3.组织和教学方法

(1)老师展示并完整地解释了课程。

(2)练习方法:

A.裸手练习。

B.一个队友距离箍距离球,握住他的右脚2-3米。

C.学生一次将球运球,向前射击,并单手射击[3次]。

D.完成练习。

(3)教学要求:

答:上肢和下肢应首先进行。

B.仔细测量您的步骤,直到到达篮子底部之前,请不要跳跃。

C.小组练习时,请注意其他学生的行为并互相提示。

(ii)半场教学比赛

1.组织规则:

(1)每个球队都有10分。

(2)当一支球队在进攻中输掉球时,获得球的球队必须在进攻之前将球移到三分线外,否则目标将是无效的。

(2)比赛采用淘汰系统,玩家轮流比赛。

2.要求:

(1)在比赛期间注意队友之间的合作。

(2)注意安全,并避免进行粗暴的动作。

(3)技术技能较差的学生可以在罚球线移动或射击时用一只手运球和射击。

4.结束第31节;

1.放松和组织(拍拍方法)

2.简要介绍课程并宣布下一堂课的内容。

3.值班学生将组织设备。

4.宣布下班的结束。

第9章:跳远

课堂任务:

1.通过对直接跳远技术的初步学习,进一步发展了下肢,腰部和腹部肌肉的力量,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并培养一种勇敢而顽强的精神。

2.通过技能演示练习,改善学生的热情和协调,并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

3.通过垫子上的力量锻炼来提高腹部和背部肌肉的强度。

1. 开始

1.课堂例行(省略)

2.任务公告:跳远

3.值班的学生广播体育新闻

4.准备

①在以蛇形的方式运行并改变方向时,请注意协调,放松和组织纪律。

②八个徒手练习(省略)

2.基础部分

1.直跳跳跃:

动作的关键点:跑步和跳跃后,摇摆的腿的大腿被积极地降低并向后旋转,靠近起飞腿,两臂都向侧面旋转,然后向后形成一个直立的姿势。

组织运动顺序:

①练习。

②进行俯卧撑练习。

③。

④。

⑤。

焦点:起飞和飞行

难度:空中步骤

2.学生技能演示练习

3.垫子力量训练

(1)仰卧起坐

组织:一分钟的练习,在两组之间交替

(2)背部肌肉运动15×2,在两组之间交替

3.结束

1.在垫子上放松

躺在垫子上,轻轻拍打腹部,轻轻摇动双腿,站起来,轻轻摇动整个身体。

2.检查和分配家庭作业:腹部肌肉和背部肌肉运动

3.收集设备

4.再见老师和学生。

第10章:羽毛球

1.教学内容:羽毛球比赛概论规则

2.教学目标:

1.为了使学生了解羽毛球的规则,请帮助他们学习观看羽毛球游戏,并刺激他们对学习羽毛球的兴趣。

2.强调课堂教学命令并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

3.课程部分:

[准备]:

1.课程是根据常规要求进行的(特别强调了课堂教学命令)

2.慢跑600m

3. 6次徒手练习

[基本部分]:

1.羽毛球概论规则:

1.选择场地或服务

2.游戏数量和分数

3.服务,评分和交换服务权利

4.交换场地

5.服务和接收

6.在单打中服役和接收的方向和顺序

7.违规

1.服役时发生的几种违规行为

2.收到发球时发生的几项违规

3.击球时发生的几次违规

2.小​​组教学竞赛

要求:一个小组中的6-8人,自定义的规则和裁判

教学法:

1.小组比赛:每组6-8人

2.在教学比赛中,教师观察并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以便将来的教学更具针对性。

3.练习每节课:移动步法练习

[结尾]:

1.整理和放松

2.总结,审查和宣布下一堂课的内容和位置

3.设备包装

4.结束课堂

=推荐相关文件=

本文标签:篮球理论教案

上一条:第三届A36“元老杯”篮球联赛圆满落幕体育夺冠

下一条:(实习教案)课的结构教学内容与过程(理论课)

相关篮球新闻